leilachan

Archive for 2006 年 06 月|Monthly archive page

尋覓香港淨土

In 綠色自然 on 17 六月, 2006 at 7:23 上午

「如果你覺得城市裡空氣太髒、噪音太大、汽車太亂、人太擠,實在受不了啦,可以找個假期來這裡過幾天清靜的生活,反省一下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

如果你覺得生活太緊張太忙碌,每天大魚大肉吃膩了,身體太胖,毛病太多了,可以找個假期來這裡過幾天簡單的生活,反省一下是不是非要如此過下去不可?其實不一定要等到假期,特別請個假來住幾天也是值得的。」

一九八八年香港人區紀復在台灣花蓮海邊一間簡單小屋住下來。他放棄高薪厚職,決意過一種「不污染大地」的生活。翌年他把住所開放,寫下前述一段公開信,結果十八年來吸引過萬人親身體會他提倡的簡樸生活。

簡樸生活是否解決當今世界過度開發的唯一出路?我沒法像區紀復般肯定,但他能夠身體力行近二十年,卻殊不簡單。

幾年前區紀復已有意把簡樸風氣帶回香港,他堅持不用錢租地方,一直等待有人主動拿出土地建立「香港淨土」。「因為這是公益服務,不應用商業原則操作、不應用錢交換。」他說,真是匪夷所思的理由。我們跟著他去大嶼山神學院、鹽田梓等地試辦簡樸生活營,幾經波折,正想他的心願確實痴人夢話──好消息卻來了:青年旅舍(YHA)同意給他使用望東灣的宿舍,今個夏天起區紀復將在香港嘗試營造一處簡撲淨土。

香港人,你會覺得城市太髒、生活太亂嗎?

 

1.人生只得一份工 

我最先對區紀復感興趣,是聽他一場在教協舉辦的講座。

他示範摺膠袋:「你看這個膠袋多漂亮,上面的圖畫好有心思。可以這樣……這樣……摺成小三角,上面的公仔還可看得見呢!隨時拿出來再用,真的破舊到不能用,也是摺得細細地棄掉,不會佔地方或者堵塞溝渠。」

「如果我們對一個膠袋也懂得珍借,對人便不會隨便放棄。」他輕輕說畢,全場突然一片靜默。

聽慣環保人士的大呼小叫,那個見到膠袋不是大罵「不環保」?區紀復有一份罕見的溫和沉實。

區紀復在澳門出生,香港長大,赴芨台灣唸化工,再到瑞士留學專攻高分子化學,並擔任大企業「台灣塑膠」的研究部主管十年。他自年青便熱衷環保,積極推動垃圾回收,卻從事生產大量垃圾的工業,內心非常矛盾。「為啖飯嘛。」很多人如此找借口,他不:「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,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──人生只有一份工作。」

區紀復在內部通訊寫文章、給大老闆王永慶寫信,依然無法改變塑膠廠污染環境的發展方向。四十二歲他毅然辭職,到世界各國觀察垃圾處理問題,菲律賓的垃圾山、北美的堆積區……五年後他在花蓮鹽寮海邊住下。

他覺得:環保,純粹說話是沒用的;垃圾,單靠回收也只能治標。他決定身體力行,開始過簡樸生活,一種「不生產垃圾、不污染大地」的生活。

2.野人救地球?

 區紀復在鹽寮海邊無人地帶,利用漂流木和石頭,蓋了一、兩間小房子,每天劈柴燒灶,種菜吃素,露天洗澡,野外拉屎,穿別人不要的衣服……過慣的都市生活全然放棄,沒電視、沒報紙,儘量回歸自然。

「我只是想好好地認真生活。」他一個人默默地過日子,每件大小事情都用心摸索學習,不斷反省:為什麼要樣做?為什麼會這樣發生?對人對自然有什麼影響?有更好的做法?更好的過程和結果?有更深更廣的意義?……

簡樸生活一年後,他開始寫書,並開放這片「鹽寮淨土」給訪客親身體驗。

「社會有病。」他指出:「問題出於人們慾望太高、私心太重,消費主義泛濫,國家發展以經濟掛帥,輕視教育、環境和社會福利,完全走歪了路。」

他的看法並不新鮮,坊間不乏類似批評。比方說:汽車。八十年代開始美國汽車已經供過於求,車廠為生存用盡方法推銷,製造汽車的工人薪水越來越低,市場部卻越來越重要,時至今天,大家都知道假如中國大陸人民擁有汽車的比例與美國一樣,用盡全球石油也不夠,但車廠要賺錢,依然落力推銷。石油短缺,戰爭一觸即發,為了幾家汽車公司的營業額,全人類付代價。

如今世界就像一架高速火車向前衝,越來越多人覺得方向出問題,卻沒法叫停。但在荒野如野人般生活,就能拯救地球?

區紀復沒動氣,他還是堅持簡樸生活是改變人心最有效的方法,住在海邊絕非避世,而是籍著一種生活方式希望醫治社會最嚴重、最難治的病,

「影響社會有多方法:走上街抗議、當上高官制定政策……可是我覺得『鹽寮淨土』的方法比較徹底,我比較喜歡。因為一次深刻的體驗往往會影響我們的一生,改變價值觀和人生觀。」他坦言明白不會人人都願意過簡樸生活,正如三千年前孔子希望籍教化達大同、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以修行超渡眾生、二千年前耶穌傳福音,但二三千年過去,世界依然充滿罪惡。

然而他鎖定目標,繼續身體力行:「只要愈來愈多人願意過簡樸生活,世界還是有希望的。這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,但我覺得這是唯一而且對的路,就努力往這方向走去。」

十八年後可以肯定的是,這條路不只他在走。傳媒加上不同宗教團體的宣傳,鹽寮淨土已經有過萬人慕名而來,老師帶學生,家長帶小孩,暑假寒假更是熱鬧,有的住兩、三天,留一、兩月,約有一成人會一再回來,其中一位女子志同道合,更成為區紀復的妻子。

3. 慌死無得食 

再問下去,也許都是高談闊論,我揹起背包,體驗區紀復在香港大嶼山神樂院舉辦的簡樸生活營。

生活營原本要舉行十天的,因為場地問題,只辦了五天,我剛好又去了台灣公幹,僅僅來得及參加最後的兩天。

會不會很苦?會捱餓嗎?縱使區紀復的妻子秀娟只叫我帶一包麵粉和雪梨,我在背包裡塞多一包麵條、一小包五穀米、蘋果、橙……若非早說好不許帶零食,餅乾巧克力已跟我上路。

到了營地一看,桌上滿滿都是食物!原來不少參加者都有我的憂慮,額外多帶蔬果。

早來的營友已經在剪草、收拾神樂院荒廢的花園,我也決定勞動:煮飯。

蔬果種類這麼多,我們貪心地又做沙律、又煮湯、糙米飯還加進南瓜粒。沙律醬是橄欖油加新鮮檸檬汁、灑進砌碎的薄荷葉,因為剛在台灣學會當地話梅醃菜的做法,又貪玩地加進兩粒話梅。

秀娟看見我們在忙,沒做聲。

桌子上,雜菜絲沙律、番茄雜菜湯、南瓜糙米飯,顏色好豐富!沒想過「簡樸」如斯豐盛。

一直到晚上分享會,秀娟才說看見大家花那麼多時間煮食,想提醒,又怕關係弄僵,她覺食物煮得太豐富了,不合簡樸「少油少鹽、少調味少加工」的原則。

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。

翌日早晨不敢妄為,看著秀娟把剩下的南瓜糙米飯,加水加熱,變成糙米粥;下午剩餘的糙米粥,再放入蘿蔔絲,蒸成蘿蔔糕,外加一盤大家一起搓的饅頭。她沒加什麼調味,可也不是一式一樣隨便了事。

簡撲容得下多少花巧?複雜的沙律醬和心思「回收」的蘿蔔糕,如何劃下「簡樸」的線?若以此類推,傳統工藝、匠心裝飾,都是無謂?

  4.省來做什麼?

 神樂院到處都是枯枝,收集成一大團,燒灶時隨手便塞大把進去。

但區紀復說「浪費」。

正確的起灶方法是:首先清理灶底的灰,放一團紙,紙上放乾草,草上放交叉放細枝,最後才是較粗的樹枝木柴,這樣一點火便可把火起來,如果只用紙燒樹枝,需要很多很多的紙,這是浪費,如果火已經夠旺,再添柴枝,也是浪費。

省來做什麼呢?周地都是枯枝。

區紀復在鹽寮住了五年,第六年曾經到非洲、印度、中南美等國家「體驗貧窮」一年。在非洲他小心翼翼地用水,當時正值雨季,修女對他:「不用這樣省,有水的時候不用也是會流掉的。」區紀復沒開口反駁,心裡卻覺不妥:這和人們說「有錢時不用,錢也會不見的。」有什麼兩樣呢?乾旱的時候才節約用水、貧窮才節儉,就只是不得已的妥協,而非「惜物惜福」的簡樸生活態度。

我們都乖乖地省用柴木,煮好飯,灶還是熱的,別浪費──正好放兩塊番薯煨。誰知轉頭,大家都忘了那番薯,到發現時,已成兩塊黑炭。

「煨番薯很難掌握火候,就是能吃,表層厚厚一層肉也浪費了。」區紀復輕輕說兩句便走開。

5.慳水易過慳廁紙 

我和攝影師比賽,看誰的碗乾淨。

這裡吃完飯,要在碗中放點水,把油膩喝掉,目的是洗碗時不必用很多水。我和攝影師連喝幾碗「湯」,甚至挾塊菜葉把碗裡抹乾淨,那菜葉最後當然得吃進肚裡去!

幾頓飯的比賽結果,我的膠盒舊了總有點污潰,比不上攝影師挪用小女兒的瓷碗光潔雪白。

洗碗用水少,洗菜也是一盆水分三趟用,因為重覆洗三次,比一次過沖水乾淨,洗碗、洗菜水,都用來淋花、沖廁所。聽說在台灣鹽寮淨土,用水更嚴謹:男男女女輪流在露天的泉水洗澡、洗衣服,挑水回廚房用;下雨,放個桶子在屋簷下接雨水,由於有酸雨的嫌疑,只用來沖便桶。

區紀復拒絕用自來水:「水龍頭打開,唏哩嘩啦的流,其實只用了十分之一,十分之九是流掉的。而且台灣不像香港用海水沖廁,經過重重浩大工程:築壩、淨化、輸送的乾淨水,用來沖髒臭的大小便,是完全沒道理的浪費。」

由於神樂院已有自來水,區紀復作了個「水修行」裝置:膠瓶只在瓶頂和瓶底穿兩個小洞,瓶中的水便慢慢滴出來,每次洗手,你都會深切地感受到原來用這麼少水也能把手洗乾淨。(心底話:每次洗手,你都會深切地覺得好麻煩!)

話說回來,我離開簡樸生活營後,唯一比較能保持的習慣,便是淋浴時放一盤水在地下,由得它滿了,留來沖廁所。

室友不解:「你知道香港用海水沖廁呵?」

「你知道區紀復為慳廁紙,沖水用手指洗屁股呵?我寧願慳水。」

6.  剩兩成都好

 區紀復解釋鹽寮淨土的簡樸生活模式,是他自己慢慢摸索出來,自覺有趣、有意思,才能如此生活多年,他不諱言沒要求所有人都照跟:「在鹽寮能做到百分百的簡樸,等到大家各自回到日常生活裡,也許就還能剩下百分之三十或二十的程度。」

但到底簡樸是什麼?和貧窮有什麼分別?

「分別在於選擇。」他一語中的:「簡樸是一種經過反省、思辨,而選擇的生活態度,而非一種特定的方式和標準。」

一個總統,不一定要跟一農夫一樣生活,但下班後穿一件便服,光顧小店吃一碗麵,就給人簡樸的印象。人們回到都市,沒法像在鹽寮般種菜,但煮菜可以簡單一點嗎?沒法像在鹽寮般挑水,但水龍頭可否放開小一點?

「簡樸就是節制一點,降低一點,放棄一點。」他繼續解釋:「各人按自己的身份,定出自己的標準,不是回到原始落後的生活,也不是反對科技文明,更非貧苦無奈,重要是這一切都是出於心甘情願的,不是自願便會覺得苦,一兩天還很新奇,長久下去便不可能。」

開始對簡樸的標準多點概念。但再想,這實在與現今社會的運作模式背道而馳:某程度上計劃經濟已死,世界靠著刺激消費,才能不斷生產,各國通過貿易通商致富,人人簡樸,不一起變窮?

我去過埃塞俄比阿,印象很深是導遊對我說:「別再捐錢來了,那錢只是養肥那些所謂慈善機構,令我們的小孩習慣張手乞討,你們不如來觀光消費,我們光明正大的做生意,有收入更有自尊。」

「你以為買手信的錢,真的會落到埃塞俄比阿的窮人手中?絕大部份的金錢,還是去了旅行公司和大商家。」區紀復這樣回應:「消費主義沒你想像中能攤分財富,始終是既得利益者獲利更深。慾望似乎可以推動社會發展,但像如今不知限制,社會反而更亂。倒不如把自己的慾望減低,把所擁有的減少一些,分享給更別人,包括認真實行一些有效的扶貧計劃。」

我答不上話來。大陸開放變有錢是事實,但全球致力生產消費,大財團互相吞併,出現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,也是事實。

簡樸才是消滅貧窮之道?

7.不做工更有錢 

我只知道區紀復沒做工二十多年,積蓄反而增加了。

話說他四十二歲不做工時,存有幾十萬積蓄,因為還有父母,早買下一間鄉郊房子,但後來父母決定在香港住,他便把房子平賣給當時租住的原住民。積蓄加上賣房子的錢一直放銀行,每個月他在鹽寮的開支才一千台幣(約二百五十港元),光利息也用不完,滾存至今,竟然多了幾倍!!

有點氣結,香港人打一世工結果供一世樓,唔做唔買反而更有錢。

區紀復儘量不用錢。如果要買一件東西,他會先問自己:有必要嗎?如果有必要,可否降低要求?真的需要,可以如何獲得?去撿?問別人要?跟別人交換另一件物件?自已想辦法造?找代替品?可否再等?如果真的要用錢,一定要買新的嗎?舊的可以嗎?一定要買貴的嗎?便宜的行不行?(如果一個女子買衣服前先想這一大堆問題,大概款式已舊不用買了。)

鹽寮淨土不收費,只是放個自由奉獻箱上書:「你的富裕彌補他人的缺乏,好使他人的豐厚也彌補你的不足」。有人建議區紀復推廣簡樸運動,成立基金會、向外募捐、主辦課程、甚至經營二手市場,他都拒絕。

「我反對商業行為,避免現在社會以金錢來衡量一切的價值觀。鹽寮淨土是一種生活型態,以此影響社會,沒必要成立組織,也不需要收入,有錢反而會再回到追逐名利的陷阱。」

看區紀復的書,很多人到鹽寮淨土感受最深,是到菜市場撿小販不要的菜,人們開始還不好意思,但當檢到成箱成堆的蔬果,皆因賣不完或外表不是最漂亮,都變得很興奮:「我們是替浪費的人積福啊!」這些蔬果原本只能成為垃圾,現在變身桌上佳餚,吃剩的還會化作肥料。不花錢,又沒垃圾,皆大歡喜。

box:簡樸運動不只一家

.1932年經濟學教授Scott Nearing 和太太Helen在美國維蒙特州及緬因州的森林農場,創立Good Life Centre,經歷六十餘年自給自足的簡樸農耕及素食生活,被譽為提倡環境與生態保護的先行者。一九九五年Helen過身,中心以基金會繼續運作。

.以色列現有二百多個人民公社Kibbutz,所有工作、財產、收益都由成員共同擁有,實踐「各盡所能,各取所需」的理念。他們努力開闢農田,近年更致力有機農業

.法國的「泰澤」由羅哲修士於1940年創立,過百名修士在物質和精神上互相分享,一過簡樸的生活,數以千計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前往泰澤,參與為期一週的聚會,一起祈禱和反省。不過去年八月,一名精神失常的女士在會堂內用刀子刺死了創辦人羅哲。

.近年美國掀起「新簡樸運動」,日本也流行「清貧熱」,介紹簡樸生活的書藉如雨後春荀,其中一本暢銷書是Elaine St.James的《Simplify Your Life》講述她和丈夫如何花三年時間徹底地簡化生活,並介紹一百種具體可行的方法,鼓勵人們擁抱大自然,學習獨處隱遁。

8.  頓一頓

 大家嘗試「立石」:把石頭豎立起來,只找對立足點,掌握到重心和平衡,理論上石頭每一片都可豎立。這是一個遊戲,也是一場耐性的修練。

秀娟拿著一塊石頭,嚴格說,這是一塊圓錐形的水泥,她居然可以用水泥的尖頂倒立起來!

一九九四年秀娟辭去台北出版社的編輯工作已經一年,還是希望繼續「頓一頓」,想想自己人生追求的是什麼,朋友介紹鹽寮淨土,她想可省下房租便起行。

鹽寮淨土從來不乏處於生命中「頓一頓」的人:心情不好、情緒不穩、婚姻低潮、工作挫折、甚至有自殺傾向……就連這次香港的體驗營,亦有營友一段時間沒做工。

秀娟說自己很快便適應樸生活:「我在鄉下長大,到台北工作,房間只有一張床、一張桌子、一張椅子;鞋子兩對,一對夏天穿,一對冬天穿。朋友約我上餐館,我寧可在門口等她們吃完才一起見面。不是因為沒錢,而是覺得沒必要。」在鹽寮露天如廁、洗澡,一點也沒難到她,清晨起身看書,然後幫忙蓋建供訪客安靜的「淨心室」,一下就過了四個月。

區紀復正好計劃到非洲「體驗貧窮」,問她去不?「不去!也沒錢去!」她想也沒想便拒絕,甚至覺得鹽寮離台北這樣遠,自己又少出門,可能這輩子也不回來。

回到台北,朋友聽了她在鹽寮生活的四個月,都鼓勵她跟區紀復去旅行,「很難得和這麼有理想的人同行啊!」朋友甚至借錢給她。她和區紀復去非洲探訪不少慈善團體和宗教修院後,連帶又去印度、歐洲、以色列、中南美……

「這一年旅行,是我生命的顛覆。區大哥問我願不願意留在鹽寮幫忙,從事教育和仁愛的工作。我也可以一個人過簡樸的生活,但這是一個機會奉獻生命,與其他人分享,於是留下來。」

她找到自己的「立足點」。

二千年,兩人結婚。區紀復穿十二年前的襯衫長褲,秀娟向別人借衣裙,他送她聖地的石十字架,她回他自己雕刻的木十字架,婚筳是水果、果乾、綠豆芽、饅頭、滷花生豆乾、八寶粥等。秀娟的姐姐吃不慣,可是很替妹妹高興,當年旅行她便主動贊助:「如果你有一天嫁給區大哥,就當是送你的嫁妝好了。」

區紀復和秀娟相處非常含蓄,滿有默契地打點營中一切。

最先在鹽寮,不是打算獨身過日子嗎?區紀復微笑:「也是順應自然,適合的人出現了,願意一同生活,就接受。」

兩個人一起,會否不如獨身簡樸?秀娟認真地想了好一回:「生活基本沒變,唯一妥協是每當我離開鹽寮到台北探親,都希望他每晚打個電話給我,短短的報平安也好,他開頭不肯,覺得沒需要,後來是體諒我的需要,才每晚打電話。」

9.一個月後……

 三月下旬在神樂院舉行的簡樸生活營,進進出出大概二、三十人,有曾經去過台灣鹽寮淨土的,重溫簡樸生活;有本身已經厲行素食的,進一步學習節制生活;有媽媽讓五歲的孩子「逃學」兩天,體驗課堂學不到的環保意識;也有虔誠基督徒和在印度修行多年的人士來參加。

類似的生活營復活節在鹽田梓又舉辦了一次,當時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還沒提出把這裡開發作生態旅遊中心,區紀復一度寄望可在此住一段時間,推動簡樸生活。這次吸引近二十名參加者,更多是在不同場合聽過區紀復的講座,希望親身體驗簡樸生活。

兩個生活營晚上分享會,幾乎人人都說簡樸生活比想像中輕易,偶然生火煮飯,親近大自然,正好調劑城市生活。我卻好奇離開後,他們與區紀復短短的相遇,會留下什麼?一個多月後,我拿起電話……

  BOX:山貓:

「見過區大哥知道什麼是最簡單的生活需要,突然發覺很多東西都是『多餘』­,地鐵很多很多廣告,其實推銷的都是多餘的。

生活習慣有沒有改變?……食東西盡量吃光,點菜會小心不浪費。但我沒想要像區大哥素食,人類天生是雜食嘛,無需要改變。」

BOX:李太:

「我帶了一罐花生醬,區大哥提醒我:所有醬料最先變壞的,就是離蓋子最近的地方,所以每次一定要刮乾淨,不要弄污近蓋的地方。我做了這麼多年阿媽也沒留意過!他簡樸的觀念真能深入生活小節。

我十歲的女兒現在每次拿果醬、花生醬,都會小心。

離開生活營,我數數自己原來有好多鞋,手袋也有十五個!於是和女兒收拾了五、六袋舊衣服打算捐出去。

我整個五月也沒買股票,看見區大哥的生活,覺得花精神在這些事上很無謂。股票狂升時,我沒後悔,不過前陣子大跌,又心癢要不要趁低吸納。」

  BOX:Sunny:

「我才去了簡樸生活營兩日一夜,時間太短,沒什麼得著。我自己本身曾經教地理,也經常帶學生接解大自然,我會安排很多活動,讓學生反省,但區紀復的簡樸生活營,組織便比較鬆散。

我追求一種『我復悠然』back to basic的生活,不是這種中三學生的話劇,拿起什麼道具說一番道理,然後落幕拍拍手。我是因為聽過區紀復的講座而入營,時間長點會應該多點啟迪吧!」

  BOX:Tina:

「我去過台灣鹽寮淨土,好喜歡!我們六個人去了四、五天,天天都睡午覺,好開心;露天洗澡,上完廁所用水清潔,感覺很自然。我甚至試過區大哥推薦的尿療法,原來你食過什麼,第二天的尿就帶有什麼的味道!

那是真真的生活,不像香港的生活營像『大食會』似地。

最大得著是看見區大哥這樣簡單過日子,做人輕鬆佷多,物質的東西有又得,無又得。我現在開水龍頭不會扭得太大,飲食的口味也淡很多。」

  10.後記

 「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,而是需要的少。」離開簡樸生活營時,區紀復送我一張手寫的書籤。

在營裡,天光便起床,打理園圃準備三餐,還可睡午覺,天黑營友團坐一圈分享,十時便上床。我和攝影師睡得精神飽滿,感覺非常健康,可是一到達市區,看見滿街食店,突然便餓了,還特別想吃一些沒那麼健康的食物­­……

真是凡人。

荒野還肯樸素一些,回到城市「需要」馬上如藤蔓生,區紀復的苦口叮嚀一下子就給喧鬧人聲浸沒。

青年旅舍有意把望東灣的宿舍長期交給區紀復舉行簡樸生活營,總經理王愛蓮非常坦白:「望東灣是我們七個宿舍入住率最低的,可能是當年建築師嚴迅奇的設計沒冷氣。現在有兩條路,如其再花錢翻新全部冷氣,不如試試強調刻苦,吸引多次人來體驗簡樸生活。」

也好,我等凡人回頭有路。這張書籤我會好好留著,或許有一天,我真的懂.